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点介绍
一、建设现状
edf186壴定发娱乐官网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以大型复杂工业系统的人因可靠性与安全为特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张力教授带领下瞄准核电、航天等国家重点领域的人因安全需求开展创新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HRA研究与核电人因事故防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与影响,成果在核电站、航空航天、大型舰艇等领域广泛应用。与其他院校该学科相比,我司在“人因可靠性与安全”领域的学术优势得到业界广泛认可,本申请点的成功获批,将显著加强我国在该学科方向的科研实力与人才培养水平。
1、特色与优势
安全工程领域办学定位基于“大安全”理念,以工业生产安全为专业服务对象,以“人因可靠性”方向为办学特色,重点发展人因可靠性与安全、智慧安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环境安全、职业卫生与健康大数据挖掘、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专业方向,构建以安全科学为基础,集成人因工程、智能信息技术、生态环境安全的融合、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广泛面向大型复杂人机系统、生态环境安全领域,致力于培养既拥有厚实安全理论功底,又具有过硬的工程专业技能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服务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与湖南迈格瑞特科技公司联合建立了“edf186壴定发娱乐官网-迈格瑞特智慧安全工程研发中心”服务湖南的安全产业化发展。
2、与行业或职业发展的衔接
我院人因与安全工程研究院是国家核安全局人因领域技术支持单位,现为国家核安全局核电人因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完成了数十项重大委托课题,帮助企业减少事故损失9亿元以上;与湖南天雁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涡轮增压器装配生产线作业动作标准体系被该公司采用,使生产线日产量倍增。此外,还与大唐华银湖南电力股份公司、中船重工集团701所、中广核研究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单位进行了项目合作。
3、人才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状况
形成了思想政治可靠、科研能力强、结构稳定、年龄搭配合理的安全工程研究团队,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奖助学金体系。全面实施“专业实践教学+素质能力拓展”两嵌入式思政教学模式。为培养政治过硬、理论扎实、实践与动手能力强、积极上进的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学位领域(方向)
专业学位领域 (方向) |
主要研究领域(方向)、特色与优势 |
安全工程(人因可靠性与安全) |
主要研究领域:人因可靠性基础理论、人因可靠性分析技术(HRA)、人因失误事故预防与控制。 特色与优势:以省级产学研创新平台、省自然科学创新群体,以及6个省级科研平台为依托;该方向已获得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1项国家出版基金,以及省部级和大型企业委托项目4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与EI等检索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自2007年起最早在国内开展数字化工业系统(DCS)人因可靠性研究工作,在国内外率先构建起原创性的DCS-HRA技术方法体系。 |
安全工程(智慧安全) |
主要研究领域:人误数据分析方法与软件、可穿戴式人因数据采集装置、智能人误预防系统。 特色与优势:以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省普通高等公司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与省普通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融合安全工程、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等学科,与国家航天员训练科研中心、大亚湾核电站等企业合作,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突破人因数据智能化采集与分析核心技术与装置,已获得技术发明专利10多项等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 |
安全工程(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环境安全) |
主要研究领域:农作物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染物吸收转运机制、低重金属作物品种选育、土壤改良剂研发、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特色与优势:目前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研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在研3项;获批省级科研平台1个,市级科研平台1个;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SCI收录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 |
安全工程(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 |
主要研究领域:岩土与地下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减灾、地下灾害治理。 特色与优势:该方向紧紧围绕建筑装配式施工安全、装配式高层抗震抗风、工业固废在装配式结构中的应用、地下灾害治理等细分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近五年来共获得各级纵向项目近30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项,横向科技项目近30项,经费680余万元。发表SCI、EI等高质量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
三、“十四五”期间建设计划
1、人才培养方面
(1)探索“校内教授+企业教师”联合课程组的课程教学模式;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推行研究性、案例式与在线网络等新教学方法,获得省级课程立项≥2门,建立校企合作课程≥3门。
(2)推进与南华大学等单位硕士联合培养工作,兼职导师达到15人。
(3)启动教学成果培育与固化工作,省部级教学成果/育人奖≥2项,出版教材≥5本,获省级教学竞赛奖≥2项。
(4)深入推进课程思政,获得省级课程思政项目≥3项。
(5)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让学术全面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新增省级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30项,与省级各类竞赛奖≥20项。
2、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
(1)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CI、EI检索)≥60篇。
(2)举行“科技人员进企业”活动,选择优秀的技术教师去企业挂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管理和数据分析等问题;建设期间横向项目进账经费达2500万元以上,合同经费达3500万元以上。
(3)建立科研成果转化长效机制,促进一流成果转化。获授权发明专利12-15项,专利转让达到3-5项以上,年度应用效益/安全减损≥2000万元。
(4)举办或承办国际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1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0人次以上(国际20人次以上),学术报告≥20人次。
3、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
(1)派遣不少于3名青年教师赴海外进行短期交流或访学或从事博士后研究;派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人次,完成大会报告2次以上。
(2)利用湖南海外名师或其他引智项目,柔性引进海外高水平教师2-3名,邀请海外学者开展学术报告≥3次。
(3)与海外科研人员共同申报科研项目,获批中外合作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