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积累、反思中成长
——2019建工学院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我院于2019年5月25日组织了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力图通过这次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平台。本次活动一共有12位教师参加。总的来说,参赛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了较科学的把握,而且也能够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有显著的提高。下面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 亮点赏析
1、激活了教师的潜能,涌现了一批教学新秀。
这次竞赛充分展现了我院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一些有潜质有能力的教师也在这次竞赛中崭露头角。教师教学观点得到改变,教师由教学的“主体”变为“主导”,创设和谐氛围的能力大大增强。如郭范波老师语言简练,教学流程清晰,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并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积极体验,较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陈琳老师的教学由浅入深,亲和力强,创设了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自始至终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彭春艳老师专业知识的内化程度较高,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确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教学效果明显。
2、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院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转变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改变一种习惯,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教学新理念,即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这一方面,各位参赛的老师都力求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理念。
3、注重双边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体现尊敬、热爱、理解、帮助学生的理念。如陈琳老师在教学中以“问题” 为主线,以“细节”为关键,恰到好处的设计问题,指向明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全体学生感受到了遇到问题后的迷茫、解决问题过程的艰辛和解出问题的喜悦,通过这节课,绝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所学。
二、问题探讨
当然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深度。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问题,随机提问,不要刻板地按事先设计提问。这需要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学情的研究。
2、如何正确运用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新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案,如何有效的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之中。
3、要改变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现象。课堂上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不要急于将结论告知学生,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学中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生成。
三、展望
我院教学竞赛组委会对参赛教师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1、多听课,多写听后反思性的小结。
听课首先要抱有积极的、谦虚的态度,取人所长,有的课在教学设计上有特色,有的课导入很好,有的课问题串的设计独具匠心,有的课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等。
听后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就是反思教学的有效方法。
2、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各位教师要以竞赛活动为契机,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缩短公开课与平时教学的距离,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不仅要分析和研究教材、教法,而且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多学习、多交流
一是向同行学。把学习交流的重点放在新课改的研究、教学案例的交流、典型问题的研讨等方面。二是要向学生学。关心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走到我们的学生中间去。
四、竞赛结果
基于大赛的评分标准,各位评委本着公正、严谨的原则,最后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胜奖若干名。
一等奖: 郭范波
二等奖: 陈 琳、彭春艳
三等奖: 唐海源、吴 婷、苏万林
优胜奖: 黄 勇、吴 群、龚明婵、周 妍、雷蕊如、邬 锋
这次竞赛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了,我院今后会继续组织相关的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在以后的教学竞赛活动中,希望能有更多的教师,更多的精彩课堂在这里展示、交流。也真诚地希望我院教师能够以良好的进取心态,创新和开拓的品质,爱岗敬业,实践教育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勤奋工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快速成长,早日成为教坛新秀。
建工学院教学竞赛组委会
2019.5.28